1999年一个烟头意外引起法国隧道起火38人被困53小时不幸殒命
来源:
杏彩体育唯一官网
发布时间:2024-08-29 06:18:09
它贯穿法国和意大利边境,把原本需要花7个小时绕山路才能通过的地方,缩短到不到半个小时就能通过,成为法国和意大利人最喜欢的隧道。
隧道里还有总共将近80个紧急电话,可以让被困在隧道各个角落的受困者联系外界。
有着这样的安全措施,这条隧道建成通车后通行了将近五千万辆车,始终没出现任何伤亡。
然而在1999年,这条世界上最安全的隧道,发生了世界上最惨烈的隧道火灾。
货车的司机名叫吉尔贝·戴格拉,是一个比利时人,已经从事货运司机行业二十多年,经验丰富。
这一次,他的火车里装着十二吨面粉和九吨奶油,从法国运往意大利米兰的一家食品加工公司。
所以在意外发生的时候,他没有第一时间发现——进入隧道后几分钟,火车的车头就开始冒烟了。
这阵奇怪的烟雾并不大,以每小时60公里速度前进的吉尔贝根本没能从后视镜发现这一异常。
毕竟这些工作人员要看几十个监控画面,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上的小烟太不起眼了。
在即将到达整条隧道中点的时候,车厢后面的烟雾已经浓烈到让后方车辆无法忽视的地步。
吉尔贝瞥了一眼后视镜,惊讶地发现已经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,白色的烟雾挤满了整个后视镜的视野。
因此,即便发现了烟雾,吉尔贝还是只能往前开,希望尽快驶出隧道,找到安全的地方停车查看状况。
而这个时候,烟雾已经扩散到整个货车车厢,连车厢底部都开始往外涌出滚滚浓烟。
按照最初的规划,隧道里密布着烟雾报警器,当烟雾浓度遮蔽了70%能见度的时候,烟雾报警器就会发出警告。
由于之前火车上的白色烟雾浓度不够,又因为高速行驶而散布在已经行驶过的隧道里,没有触发报警器的警告阈值。
意大利隧道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则没听到警告,因为意大利一方的警报器前一天发出了错误警报,今天被关闭了。
虽然隧道里已发生了危险,法国和意大利的隧道口却依然保持开放,汽车仍然一辆接一辆地进入隧道。
10点53分,吉尔贝终于忍不住煎熬,他打开了警示灯,逐渐减速逼停后方车辆。
一下车,吉尔贝就感觉自己低估了火情,整个车厢已经被白色烟雾覆盖,他根本看不清着火点。
而对面车道从意大利开往法国的车辆,则被货车燃烧所冒出的浓烟阻挡了视线,也无法前进。
人们对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,隧道工作人员也一样,只有正在逃向意大利的吉尔贝知道,出大事了。
此时隧道中有人知道发生了火灾,他立刻找到最近的紧急电话,通知了隧道管理办公室。
法国和意大利两边的工作人员立刻互相联系,确认了隧道中的火情,紧急封锁了两边的隧道口,禁止车辆进入。
他们的车道并没有被吉尔贝的货车卡住,只是浓烈的黑烟阻挡了他们的视线,他们才被迫停下。
当发现前方一片黑暗中出现火光时,这些从意大利来的车主们立刻判断应该掉头逃生。
这个选择救了意大利这边的大部分车主,他们在第一时间远离了火灾中心,为活命赢得了机会。
为了防止浓烟让车主们窒息,这位工作人员按下按钮,从意大利这边的隧道口向隧道内注入了氧气。
注入隧道的氧气是单方向的,氧气遇到明火,立刻助长了火势,并把浓烟和火焰往法国隧道口方向吹去。
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,黑色的烟雾就覆盖了吉尔贝货车后方的25辆排队等候的车辆。
法国这边的25辆车的车主只有几秒钟的时间选择是待在车里等待救援,还是下车逃跑。
当这些车主们发现情况不妙,想要掉头逃离的时候,车辆的发动机已经因为浓烟而无法发动。
因为汽车引擎需要氧气参与工作才能正常发动,当时的情况下,法国这边的隧道已经只有少数的氧气了。
他们进入隧道后才知道事情已经严重到要专业团队的地步,被浓烟困住,动弹不得。
随后法国附近的专业消防团队赶到了现场,他们开着车进了隧道,也被浓烟困住,导致他们连掉头离开都做不到。
发动机也跟其他车辆一样因为缺氧而无法工作,他们被迫弃车,逃到了最近的避难室里面。
在法国救难人员进入隧道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里,他们都不知道有25辆车的乘客被困在隧道里。
意大利那边则比较幸运,由于意大利方面的浓烟蔓延速度较慢,隧道口逃出了不少车辆。
意大利消防队的第一批消防员进入隧道后,几乎前进到了吉尔贝火车所在的地方,即将开始灭火工作。
此时意外再次发生,更加猛烈地爆炸出现了,且接连爆炸了六次,每一次爆炸都震撼着救援人员的心。
等到意大利救援人员离开隧道的时候,从意大利开往法国方向的游客几乎全部都被救了出来,堪称奇迹。
到这个时候,留在隧道里的就只有法国方面那25辆车的受困人员,以及一部分法国消防队成员了。
经过总部协调,意大利的消防队得知了隧道内仍有人需要救援,他们不得不稍作休息后继续进入火场。
根据总部的情报,法国方面的隧道有一部分同为消防员的同事藏身在避难室中,意大利消防队试图营救这些同事。
经过计划安排,意大利消防队长带着几个同事打开了防火避难室的门,开始往火场中央前进。
他们在浓烟中步行前进了十分钟,打开了路上发现的几个避难室,里面都空无一人。
他们派出最后的消防队伍,通过通风管道进入隧道,然后从通风管道营救了被困在各个消防室里面的消防员。
——两国消防员从一开始就没有判断好隧道内的火情,进去救人的消防员反而变成了后来的消防员需要营救的对象。
一通营救后,消防员仅仅救出了同事,他们甚至依然搞不清楚隧道里还有多少人受困。
隧道内的浓烟和火势蔓延了好几公里,已能隐隐从隧道口看到火光,浓烟也早已从隧道口冒了出来。
53个小时后,大火终于熄灭,消防员才有机会进入隧道,查看现场发生的情况。
他们惊讶地发现,现场有38个人的残骸,这些人就是吉尔贝的货车停下之后,排在货车后面的25辆车的乘员。
这些在常人印象中无比坚固的现代科学的杰作,在隧道里烧成了一堆一堆的灰烬,巨大的卡车只剩下底盘和骨架,大部分钢铁材料都被火焰融化。
经过测算,当时隧道内的温度高达1000度,38位无辜者就这样在1000度的高温熔炉中烘烤了53个小时。
可是根据对现场车辆的查验,隧道内就没有任何危险车辆,仅有的几辆货车上面装载的也都是再安全不过的日常用品。
为了查清楚真相,法国和意大利联合起来组织了调查小组,进行了长时间的实验。
吉尔贝的火车在进入隧道之前,已经由工作人员进行了检测,认为上面的奶油和面粉都不具备危险性。
一开始,专家们认为最大有可能出问题的是货车本身,或许是货车哪个部件出了问题,导致意外着火。
——这辆货车的空气滤净器已经被烧毁,不过不是在大火中烧毁的,而是在火灾发生前就烧毁了。
专家们判断,很可能是吉尔贝的货车在行进过程中,不小心被另外某辆车的司机随手丢弃的烟蒂击中。
经过在另一个隧道里做相同的实验,专家们确认,这个巧合到不能再巧合的“随手丢烟头丢到另一辆车滤净器里”的理由,就是这场灾难的起因。
过去勃朗峰隧道经历过好几次车辆起火的情况,每次都很快解决,没有人员受伤或死亡,为什么这次会产生如此猛烈大火?
吉尔贝是专门负责给食品公司送货的,自以为自己送的都是可以入口的食物,不惧危险性。
调查小组做了类似的实验,他们模拟了吉尔贝货车内部的情况,用聚苯乙烯(货车冷冻柜的保温材料)包裹住一大堆奶油,然后人工点火。
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,这个模拟货仓就燃起了熊熊大火,特别是奶油在融化之后,更是助长了火势。
也就是说,灾难发生的那一天,吉尔贝的货车拉着的九吨奶油,可以在易燃条件下变成九吨汽油。
为了验证,专家带着九吨奶油和一辆货车车厢,来到了另一个隧道,在隧道中点燃了它们,结果震惊了在场的每个人
——隧道里的温度高达1200度,这个温度融化了一切,无论是墙壁还是地面,无论是钢铁还是混凝土,在这个温度下都化得像油一样。
无论是奶油融化后带着火焰到处流淌,还是在极高温环境下隔空引燃其他车辆,都足以让隧道里充满地狱般的烈火。
在吉尔贝货车后面的25辆车,蕴含着大约相当于7辆满载燃料的油罐车的能量。
对整个事件做出详细的调查之后,人们发现,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隧道,犯下了一大堆低级错误,以至于导致38人被活活烤死。
比如对于危险物品的审查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易燃易爆品,而没有对奶油这类特殊情况下有危险的物品进行审查。
在火情发生之初没能看到烟雾,烟雾变大之后遮蔽了所有监控的视线,让工作人员变成了瞎子。
比如紧急电话有的好用有的不好用,火情变大后,即使是好用的紧急电话也打不出去的。
比如烟雾警报器明明已经安装了,却因为错误警报而关闭,导致意大利方面没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。
双方分批次、无计划进入火场,后来的消防人员责任从“营救平民”变成了“营救前一队消防人员”,浪费了宝贵的时间。
最重要的是,从始至终,从隧道工作人员到消防人员,没有一个人知道隧道里面被困着多少人。
现在,勃朗峰隧道内部的车速和车距有了极其严格的限制,针对进出的车辆会进行热能扫描,确保没有危险物品。
工作人员会定时进行消防演习,内部的烟雾警报器、通风设施、紧急电话、避难室都进行了更新,确保危机来临时每个人都能处于安全的环境中。
隧道本就是防火消防工作的重点难点,希望以后无论哪里的隧道,都能吸取勃朗峰隧道的教训,让恐怖的熔炉灾难不再发生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上海新能源车主投诉!提前2分钟充电,多收40元…还有人利用漏洞反向操作“薅羊毛”
Here we go!罗马诺:利物浦签下尤文边锋基耶萨,转会费1300万欧
涉案30多亿元被判死刑!“巨贪”李建平不服上诉,二审判了:还是死刑!他曾任经开区一把手,收藏名酒数万瓶
正式确认!小鹏汽车“更名” 何小鹏:未来10年中国汽车主流品牌或只剩7家,年销百万AI车才能“进决赛”【附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关键增长点】
把幼童关飞机厕所“立规矩”,合适吗? 飞机上,两位乘客因为忍受不了一岁女童的哭闹,直接把孩子从祖...
消息称华为 FreeBuds Pro 3 升级鸿蒙 NEXT 短期不支持部分功能
采用 M4 Pro 和 M4 Max 芯片的 MacBook Pro 将于本月量产